北宋167年历史简介——赵匡胤的崛起与北宋的建立

小能 0 2024-03-20

927年3月21日,洛阳夹马营。

霹雳一声震天响,随着一声啼哭,产房内红光闪动,刚出生的婴儿全身散发出阵阵异香,金光闪闪,这种异象持续了整整三天才逐渐消散。这个神奇的异象被元代脱脱撰写的《宋史》记录了下来。

这个婴儿叫赵匡胤,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

中间的成长史咱们略过,反正在电视剧中绝对会被描述的“天赋异禀”“异于常人”。

赵匡胤长大后开始思考未来的路,选来选去,最后在后汉隐帝时期投靠了郭威。

郭威不愧为“神童”选中的老板,没过多久,代汉建周,后世称为周太祖。建立后周之后,郭威大封群臣,赵匡胤被封为东西班行首,在战争中慢慢开始崭露头角,郭威死后继续跟着柴荣继续打打杀杀练级。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随着权力的增长,他的心思,也慢慢活络起来。

如果当时有影帝评选,那么获奖的绝对是他。表面上他对周世宗柴荣忠心不二,暗地中却与禁军将领接触,慢慢形成了最初的小团体“义社十兄弟”高平之战中,赵匡胤表现出色,柴荣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于是将选拔禁军的权力交给了他。这让赵匡胤对禁军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禁军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强。

这时候赵匡胤心里可能想的还不是篡位这个事儿,毕竟柴荣待他不薄。但情分和权力,最后谁能说得清呢,差的可能仅仅是一个足够的筹码和机会。

凭借着影帝级的表演,赵匡胤当上了殿前都点检,相当于掌握了禁军一半的力量,但上边还有一个侍卫亲军司压着他。毕竟能当上皇帝的人都不是傻子,几千年来的分权制衡还是知道的。

可惜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早逝,临死前还将禁军中一些有权力的将领都调到了外地,防止他们对孤儿寡母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但防天防地,就是没有想到赵匡胤这个浓眉大眼的会背叛革命。

趁着周世宗去世的这个节骨眼,赵匡胤将和自己不对付的一些将领陆陆续续换成了自己的心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偏偏还有个猪队友推了一把——后周丞相范质。

范大丞相认为赵匡胤只是对于权力比较痴迷罢了,至于造反他是万万不会做的,大家吃好喝好,天下如此太平,形势一片大好啊!

在这种阿Q精神的指引下,让赵匡胤顺利的掌控了禁军并开始到处拉关系,没事跟朝中武将大臣喝喝酒撸撸串,化身独一无二的社牛。这些文臣武将也是一一表示有事您说话,高低照拂照拂,礼尚往来嘛。

要不说人家拿的是主角模板呢,机会说到就到。

960年,契丹人见柴荣身亡,瞬间觉得自己行了,于是起兵攻打后周,北汉也掺和了一脚。此时的赵匡胤又一次影帝附身,声泪俱下的说道:先帝尸骨未寒,契丹小儿居然敢犯我疆土,看我把他们打回去!皇上太后勿怕,某家去去就回!

这一下把小皇帝和范大丞相搞的也燃起来了:打死这帮四条腿的混蛋玩意儿!

于是赵匡胤开开心心带着大军出发了,嗯,说去去就回,真的“去去就回了”,只是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去打契丹的路上,赵匡胤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开始了自己的变身三部曲。

1、稳定北方。派出重兵进驻河北藩镇,稳定当地形势,防止他们扯后腿。

2、接管城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吃了我的串就得还我的人情。于是让自己的人控制京城的城防,并向各家各户说只是为了防止有人作乱,保证大家生命财产的安全。

3、黄袍加身。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一路北上,趁着在陈桥驿露宿的时候,派心腹在军中散播流言说:皇帝那么小还不能亲政,我们打仗胜利了谁能知道?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不如让赵将军先当了皇帝,然后我们再去北边打契丹。

就这样趁着赵匡胤喝醉酒(谁知道真醉假醉),将黄袍披在身上,然后拥立他称帝。随后就是大家各种演戏,搞成既定事实。

那么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有没有人知道呢?应该是有的,就一帮大老粗懂什么叫保密条例......不说别的,那黄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吗?

可就是这样粗制滥造的计划,居然骗过了范大丞相。他觉得这都是以讹传讹,再说了,禁军内不是还有一个韩大将军嘛,不慌。

随后,赵匡胤回到开封,韩通想守城被身边人一刀给咔嚓了,范大丞相傻眼了。

回到开封后,赵匡胤去见了留下的孤儿寡母,一副无奈的样子,说这都是底下人逼的,我不当皇帝他们不走啊,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但是你们娘俩别担心,先帝对我有恩,我不会对皇室做什么的,你们该吃吃该喝喝,以后的消费我都包了。

此时的大臣们也都回过味儿来了,既然大势已定,那就这么过吧,但是手续得补一下吧。于是又是颁布禅位诏书,又是商量国号,又是登基大典的,忙忙活活的总算是干完了,起码喝酒吃串的情义咱们还了呀。

赵匡胤此时也不搞什么打打杀杀,现在需要的是搞人情世故啊。接着开始安抚人心,大封群臣。要权力,给!要房子,给!要银子,给!要妹纸,给!要汉子,滚......

新政府建立,底下人肯定担心自己的利益不保,赵匡胤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大宋初立,我就不瞎折腾了,原来大周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咱们先稳一波,大家接着奏乐接着舞。

按照电视剧的逻辑,此时应该出现一个破坏这份美好的人,于是男N号出场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

这个人可不是什么草包,他很早就在一线与北汉作战,战绩十分彪悍,对后周也是忠心耿耿,论资历还在赵匡胤之上。他对于赵匡胤这种老六的行为十分的瞧不起。越想越气,越气越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拉上了同样瞧不起赵匡胤的李重进联合北汉对新生的大宋发起了进攻。

俩人想的挺好,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准备搞一个南北对进。李筠觉得自己百战百胜,于是拉上自己的队伍和宋军刚正面,结果首战就没了三千人,再战又没了三万人,终战自己把自己烧死了。李重进也是个草包,说好的南北对进,结果手下各种嘀嘀咕咕,说这不好那不好。

结果这场叛乱被赵匡胤两个月就给平了,没翻腾起什么大的浪花。

外患解除后,该处理内部的事儿了。赵匡胤的好哥们赵普被任命为宰相,他为人刚毅果断,在宋初制订统一战争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朝廷的正常运转,我宋的人事、财政、司法慢慢开始完善起来,新政权的活力开始陆续体现。此时摆在赵匡胤面前的只剩下了一件大事:如何处理手下这帮骄兵悍将。

这可能是所有开国帝王都犯愁的一件事,都是跟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刻薄寡恩,也不能放任不管。赵匡胤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不搞什么清算了,于是就有了大家所知的“杯酒释兵权”。

大致的过程就是赵匡胤和赵普商量了下,请这帮老兄弟们喝顿酒。在大家你侬我侬的时候,赵匡胤放下酒杯,开始了影帝级的表演:老兄弟们啊,有了你们我才能坐上皇位,但是我这一年来睡眠质量不行,因为心里不踏实啊。你说万一哪天你们看我不顺眼了,再给谁披个黄袍,这让我咋整啊?要不你们都辞职吧,咱多给你们点银子、宅子啥的,没事撸撸串、喝喝酒这不挺好的吗?

这帮将领也是心领神会,不给老板面子那等下自己离去就真是“离去”了......大家就顺着说好好好,以后都靠老大照应了。于是宾主尽欢。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间点依旧是五代十国时期,那个动不动就造反,动不动就换皇帝的时期。谁敢动我手里的权利、金钱、地盘,下一秒就敢把那个人大卸八块,就是皇帝也不行。

那为什么赵匡胤敢这么做呢?梳理一下五代十国那些事儿,你会发现,那些敢自立为王的都是手底下有一支能打的部队,手头有小钱钱,有地盘。

赵匡胤搞“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心里是有数的。因为之前他就把这帮人从禁军的各个位置上给撸了下去,打发他们到各个地方出任节度使。在地方他们可以适当的搞点钱财,搞点土地,他这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认这种做法。再将几位公主下嫁给几个重要的将领,拉上姻亲的关系来稳定军心。然后把禁军里各级军官安排上自己的亲信,还取消了禁军的最高指挥机关,防止有人复刻他的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赵匡胤此时年富力强,手下禁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自己也是一场场战斗中打出来的,论实战经验并不比手下这帮老兄弟差;论声望他已经是帝王,舆论上占据大义。

至此赵匡胤的内忧外患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喝下最后一口酒,吃完最后一根串,是时候找一找外面人的麻烦了。

PS:资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知乎大神丧心病狂刘老湿

民间故事:包公探案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