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除了诗还有什么其他故事
提起唐代大诗人,人们立刻会想到李白,杜甫。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很多人羡慕做不到。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很多人敬佩也做不到。
但是有一位诗人,为官本份,就像我们身边人一样在我们其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一猜就知道是王维。
王维精通诗书音画,他的诗在唐朝开元天宝元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他的诗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流传至今。
公元701年,王维出生在山西太原。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家境殷实,父母都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温文尔雅,一看就是个读书人,母亲精通佛学。
王维生活在父亲做画母亲弹琴的环境。他和兄弟姐妹从小钓鱼,唱歌,读诗,画画,其乐融融。
所以呢,王维的诗歌大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参禅悟理的风格。
可是天妒英才,王维九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崔氏为了抚养几个儿女,只好搬到娘家。
外婆家境不错,可以养活王家母子。可是王母自力更生,穿起粗衣,下田劳作,养活孩子。王维和兄弟们也奋发苦读,学业优异。
王维十五岁那年在母亲的支持下,游学长安,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第一次科考,王维落榜。后又回家苦读,第二次,他和弟弟又一次赴长安,这一次,高中状元。
在人才济济的唐朝,考取了状元要做大官还是不行的,要结交权贵才可以。
没有权贵的推荐是很难走入上层的。王维在朋友的建议下,认识了当朝皇帝的弟弟岐王李范,李范是唐玄宗的亲弟弟。
李范爱好广泛,精通诗文乐府,也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刚好王维对这些都很精通。
刚到岐王府,王维以一曲琵琶曲惊艳四座,弹完又写了一首诗。
岐王对他一见如故。后来经常带他到京城游玩,结交达官贵人。歧王后来又把王维介绍给公主认识,玉真公主对王维的诗歌赞不绝口。
在玉真公主的帮助下,王维进了太乐府做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文化部部长。
任期不到三个月,因为岐王的一次错误决定迁连到王维,王维短暂的京城当官经历告一段落。
他把京城的繁华看了个遍,还是要离开了,他被贬为济州做仓库管理员。
一个舞文弄墨的大才子去当个仓管,肯定心有不甘。
到了山东,王维做个仓管员,天天闷闷不乐。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都发光。王维終于等到了机会,他济州这边调来的上司是他在京城长安的朋友裴耀卿。
老友相见,很是高兴。裴耀卿刚刚上任,京都就有大事要发生。
时逢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山东泰山封禅,一路地方政府要招待。
皇上到了山东济州,裴耀卿和王维把皇上招待得很好。
王维在山东做的第一个实事是济州涨大水,王维和裴耀卿亲自上堤坝,抗灾抢险,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回到京城的皇上就把裴耀卿招回京城做官,王维也被特赦回家。
相隔四年后,王维又到京城找工作。
此时的京城,唐玄宗因为杨玉环,沉迷女色,已不复往日的盛世。
王维的朋友死的死,走的走。王维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才在京城安定下来。
后来张九龄当了宰相,张九龄欣赏王维的才华,才又把王维提拔起来。
张九龄经常和王维谈心,王维也开朗很多,不到一年,张久龄母病故,张回家丁忧。
三十岁那年,陪伴王维多年的妻子崔小妹去世,王维悲痛欲绝。京城成了伤心地,王维这次把官辞了,进四川散心。
他一路走,一路写,心情好了很多。两年后,张九龄重回京城,又把王维招回长安。
这次,王维对这个官职很满意,他希望自己能做到退休。
可是事与愿违,这时的唐玄宗已不问朝政,听信奸臣。安史之乱发生,安禄山得势,唐玄宗和杨玉环逃跑。王维也准备出逃。
安禄山是个粗人,但是他也假装卖弄风雅,要王维为他做事。
王维本身眼看战乱不断,也就过着半隐的状况。他保持淡泊,不多言,不惹事。
可是躲也没躲过去,王维还是被抓。安禄山早已久闻王维的大名,他想用王维的名气来拢天下文人。
王维被迫做了伪官,郁郁寡欢。
长安收复以后,王维面临杀身之祸。王维的弟弟降官为哥哥保命,王维免一死。
此后,王维不问政治,一心写诗做画,向佛。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歌颂百姓劳动之乐。在诗坛树起了一面旗帜,被称为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