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故事」滕王阁少年王勃:我曾来过韩城

小能 0 2024-05-10

韩城传媒网

民生/社会/时讯/热点

关注

在历史上与韩城相关的历史名人有很多,今天来说说王勃与韩城的故事。

或许提到王勃,很多人会想到《滕王阁序》或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这些作品,也可能会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所吸引,可能会被“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的乐观所感染。

这位唐代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的滕王阁少年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揽汉唐人文成一序,绝江山美景于片言,仅仅用二十多年留下了他最耀眼光芒的一生。

历史上王勃是绛州龙门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人,和韩城有一河之隔。

王勃出身名门知识分子之家,纵观王勃的家庭背景,从南宋开始,王家的人已经在历史上有了名气,王勃从小受祖父王通的影响,显示出了自己的才华。

王通这个人是隋末的大学者、大教育家,曾经在四川做过官,最后觉得当官没意思,就弃官回家,来到河津当了个老师,专门研究学问,顺便带带徒弟。

王通在当时的历史上比较厉害,是隋朝著名的儒家、教育家、思想家。历史上王通在带徒弟的时候,发现徒弟越来越多,像后世附会唐初名臣房玄龄、魏征等也是王通弟子,但据考证并不是事实,但是王通开创了“河汾道统”,这个在北方影响甚大,它促成了北方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正是由于王家自带的优质基因,我们来看看王勃开挂的一生。

王勃在六岁时,当同龄人正在学习四书五经那种小儿科的时候,他已经能自己写文章了。也就是说,六岁的王勃开始写散文了,而且“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到了九岁,王勃就很厉害了,竟然纠错辅助教材,就相当于现在九岁娃纠错初中教学材料,而且自己不仅纠错了,还写了一本修改版的教材。用十卷《汉书注指瑕》,指出当时大学问家颜师古注文中的错误。

10岁,他即遍读六经等儒家经典。

14岁时,已蜚声长安,其写文章前打腹稿之事为众人所津津乐道。

17岁的王勃干了一件大事,写了一篇《上刘右相书》三千字作文作为敲门砖,由此参加朝廷特设的“中央政府部门公务员考试”。这算内部考试,不属于科举考试。

王勃不负众望,不费吹灰之力,在所有考生里考了个第一!只是他年纪太小了,不能在朝内当官,就让他做了朝散郎。

朝散郎是什么?就是给皇帝搞搞政治宣传的小文官。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时称“王杨卢骆”,王勃居首。

在唐高宗认为,王勃这娃年龄太小了,在朝堂里当官不合适,就把他扔给11岁的儿子李贤当家庭教师,顺便给儿子教教作文写作。

或许是同样年龄阶段的缘故,沛王李贤和英王李哲两兄弟,学习之余很无聊,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王者荣耀、吃鸡什么的网络游戏,但是没有“吃鸡”游戏,他们就玩起了斗鸡游戏,而且王勃也参与进来,不仅陪大家一起玩,他还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将低俗的游戏用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写了篇作文:天下奇文——《檄英王鸡》。

《檄英王鸡文》的文章内容写得很不错,全文用了很多典故来写鸡的故事。如果说对象是无名小卒写也就写了,关键这对象是皇子,这引起了唐高宗敏感的神经,高宗父亲太宗便是杀了兄弟登帝位,于是王勃被炒了鱿鱼。

到底是年轻人,不懂得社会的复杂性。

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午后,19岁的王勃背起单薄的行囊黯然走出了沛王府,站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他轻轻叹了一口气:以后再也不玩鸡了。

成为无业游民的王勃当听到自己的好哥们杜同学要去四川,就写了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给好哥们,当杜同学拿到这首诗看了又看,心里想,你写的这么决绝,让我怎么回复。按照惯例,杜同学也要回复一下,但是究竟回复了什么,就从无考究了。

但可以肯定一点,杜同学肯定是邀请王勃去四川散散心的。于是,王勃开始了诗和远方还有麻辣烫与火锅的旅程。

或许是太想念长安的凉皮肉夹馍和冰峰,王勃在四川浪了三年,又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的王勃在朋友的帮助下如愿当了公务员,他在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稳,又被老天爷坑了一把。

在虢州他一时心软私藏了一个逃跑的官奴,后来怕被人举报居然一时糊涂把官奴给杀了。

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研判,王勃的这桩杀人案疑点重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居然会杀人?

我们在在一些唐代著述中就指明,王勃是因为恃才傲物,得罪了同僚,被人设计构陷,或许这个答案很贴近真相,情商这玩意有时候还得有啊。

很多人朋友在知道这个消息后,都毫不犹豫地把王勃从通讯录、QQ、微信等联系方式中删除。于是,王勃很孤独。

老天爷总是爱开玩笑,王勃前脚刚进了监狱,唐高宗突然更改年号,天下大赦,王勃又一脸迷茫的出狱了。

经过牢狱之灾,王勃看清了社会的险恶与复杂,他不想待在长安了,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高宗上元二年,王勃出发探父。

王勃并不知道,由于自己去看望父亲这个行程中,会让自己迎来人生中真正的巅峰时刻,巅峰到光芒万丈,力透千古。在王勃路过洪州今天的南昌时,被当地粉丝洪州的阎都督邀请参加重阳赛诗会,于是就有了爆文《滕王阁序》。

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足以让历史从此定格在那个千年前的午后。于是,滕王阁少年的头衔便诞生了。

上元三年(676年)冬,《滕王阁序》已经刷遍朋友圈,唐高宗的朋友圈也被这篇文章刷屏。而我们的滕王阁少年却在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渡海溺水,年仅26岁。

在王勃还没有成为滕王阁少年的时候,他来过韩城几次。

一次是看了韩城八景的“龙泉秋稼”,一次是登上韩城城门。

很多韩城人都知道韩城有八景:禹门春浪,猴山秋韵,横山烟雨,象岭春晓,嵬峰摩霄,圆觉晨钟,苏柏南柯,龙泉秋稼。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龙泉秋稼”这个地方。

王勃第一次去了韩城就来到这个地方。龙泉寺在韩城夏阳这个地方,位于川道北部,这里有一口泉水,常年畅旺,泉水四面八方都是田地。因为渭北地区常有的干旱,而这里秋天的庄稼总是一派丰收景象。

“龙泉秋稼”描写就是当年韩城这片二十里川的农业丰收的盛况。王勃来到韩城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龙泉寺,寺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丰收盛况,龙泉秋稼是时古韩城美景之一,王勃曾来过,感叹这一美景却没来得及留下笔墨。

如果说,王勃一生写了三篇序,那么有两篇是写韩城的,分别是《夏日登龙门楼序》、《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夏日登龙门楼序》

夫益者三友,则道术可存;同心三人,则金兰可裕。况乎诗书旧好,披乐广之高天;乡党新知,扫颜回之陋巷?寻胜地,叙清芜。脱野客之荷衣,入幽人之桂座。榴花浮酌,对文举而无忧;葛蔓调弦,抚锺期而有遇。既而南方夏晚,北牖晴开。中园之弱柳含烟,旷野之阴云蔽日。低虹饮水,向溪谷而全斜;戏鸟凌空,狎林亭而半度。兴酣情逸,共敦行役之期;搦管含毫,独拟晋人之序。

《夏日登韩城门楼序》

下官狂走不调,东西南北之人也。流离岁月,羁旅山川,辍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面胜地,陟危楼,放旷怀抱,驱驰耳目。韩原奥壤,昔时开战斗之场;秦塞雄都,今日列山河之郡。池台左右,觉风云之助人;林麓周回,观岩泉之入兴。则有惊花乱下,戏鸟平飞。荷叶滋而晓雾繁,竹院静而炎氛息。赏欢文酒,思挽云霄。人赋一言,庶旌六韵云尔。

王勃一生渴望投笔从戎,却无路可走,一生与诗文相伴,在绚烂之处戛然而止。

这位滕王阁少年,曾来过韩城!

本期编辑:褚夫星

王勃,英年早逝的大唐奇才,居然是被吓死的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