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你没读过的王维传(八)

小能 0 2024-05-10

人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在送元二的时候,王维由着性子多喝了几杯,许多困惑在他心里百思不得其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么简单的道理玄宗不会不知道,那为什么又爱听奸佞之臣的甜言蜜语?

总以为隐居起来就会少许多的烦恼,可是不管自己如何打坐参禅,内心始终无法平静。人若病了,可以照方医治,国若病了,何处能寻一剂良药?

二十三、连阴夜雨

王维乘车从边塞返回,远远地望着秦郡外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上长着挺拔的松树,与这塞外的千里黄沙格格不入。

想起先后离去的友人,想起为这个盛世献出青春的英杰。他们都像这莽莽的黄沙,弥散在这历史的长烟中,只有那些不甘心、不屈服的人仍然像这些松树一样,矗立在这黄沙漫天中央。

想到这里,王维似乎感觉见到了知己,作了一首小词《新秦郡松树歌》: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王维的痛苦来源于他的执念,他总是觉得,总有一天玄宗会回心转意,“亲贤臣,远小人”,天下的仁人志士都赶来报效。

然而他的心意,玄宗根本不会明白,他的心里只有他的美人,昔日的“儿媳”已经被他辗转腾挪,用了诸多的手段,如今正式册封为贵妃。

天宝五年秋,王维返回长安,官升一阶至从六品上,任库部员外郎,办公地址从中书省的御史台搬到了尚书省的兵部库部司。换句话说,不但工作量没变多,而且工资又涨啦。

这对普通人来说,恨不得偷着乐。但是对王维来说,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这样的日子平淡如水,时光流逝地飞快。

三年后,王维再迁从五品上的库部郎中,但是他的母亲在辋川别业的小屋里安详离世,这令王维心灰意冷。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母亲操劳一生,很早就开始守寡,为了聊以自慰,将精神寄托给佛祖,年纪轻轻就已两鬓霜染,身边除了儿女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体己人,虽然衣食无忧,但终究是孤独寂寞而终。王维为母亲守丧三年,直至天宝十一年三月。

回朝后,王维被任命为吏部郎中,正五品上,相当于今天副省部级的干部,因为又是朝官,所以更加尊贵。

十一月,本以为有件事能让他拍手称快,大奸大恶的李林甫终于咽了气,而且王维再升一级做了文部郎中。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另一位有过之无不及的佞臣杨国忠继任了宰相之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维刚落入腹中的心再一次提到了嗓子眼儿。

二十四、风云突变

杨国忠是一个放荡无行且嗜酒好赌之徒,早年本是落魄潦倒,后来能够飞黄腾达全依靠杨玉环一人得道,才捎带上他这个小“鸡犬”荣升富贵,靠的是裙带关系。这样的人当了宰相,自然是专权误国,败坏纲纪。

朝纲日渐崩摧,王维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虽然表面上仍然歌舞升平,但是在许多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里,飘散出许多危险的气息。日复一日,这种气氛日趋浓重,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维根本没有心思再写诗文。又一个三年的时光在王维的胆战心惊里匆匆度过。

天宝十四年王维再次官升一级,成为门下省正五品上的给事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但是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唯一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十月份大诗人杜甫在宰相韦见素的推荐下就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王维早就从朋友那里听说过这个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后生晚辈,而杜甫也一直都很敬仰王维的诗学和为人,他看杜甫,就像当年孟浩然看自己一样,不禁让王维心里有了些许安慰。

凌冽的寒风终于降临了!

十一月, “假儿子,真叛国”,朝中有奸臣,给了“叛国者”一个堂而皇之的起兵借口——“勤王”,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叛乱。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谋反,平地起惊雷,所到之处如洪水猛兽般势如破竹,一个多月就占领了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神都洛阳陷落,举国震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年春节,安禄山终于演不下去,在洛阳即位,自称大燕皇帝,与玄宗分庭抗礼。在唐王朝这家大公司的历史上,这还是头一遭有人敢挑战一把手的权威。

尽管五月唐将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但是好景不长,六月安禄山命令进攻潼关,在杨国忠的唆使下,刚愎自用的玄宗妄自进兵,中了敌人圈套,以至潼关失守叛军指日即兵临长安。

一边扬言要御驾亲征的皇帝,一边暗地里收拾行李准备跑路。

六月十三日,玄宗携贵妃、宰相及一众亲眷逃离,首都长安陷落,满目疮痍。安禄山命人四处搜捕朝官,格杀扈从玄宗逃跑的官吏以及他们的亲眷门徒。

百姓和朝官望风而逃,不逃跑的官吏直接倒戈投向敌营,时局动荡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情势不妙,王维必须当机立断,他混入混乱的人群意欲逃出皇城,为了装聋作哑吞下了“哑药”。可是明星究竟还是明星,要怪只怪他名气太大、太耀眼,长安城中有太多的人认识他。结果自然是被叛军网罗而去,拘押在牢中。

二十五、人设崩塌?

安禄山想做一把手,自然需要别人来拥戴他,所以不能赶尽杀绝,尤其是不能杀身为大明星、大才子的王维。杀了王维,会给他招来骂名,已经是篡位者了,若再不容不下贤人,那么很快就会被推翻。

所以权宜之计,他需要招安王维来显示自己的手段,进而让一些游走在将要投降边缘的人坚定地倒戈投靠,这是一种收买人心的心理博弈。

王维被押解到洛阳的菩提寺中,这里是安禄山专门开辟出来关押朝廷里位高权重、有声望却又不愿归降的“官囚”们的大监狱。经过多次升迁,王维已经不是小官,他的一举一动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安禄山几次三番派人来劝降,有时威逼,有时利诱,但是不管怎样,王维都是双眼紧闭,一言不发。没办法,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安禄山想出一个阴招。

王维不投降,那就昭告天下,说他接受了大燕皇帝的任命,成为了大燕朝的臣子,这样,就算有朝一日逃离生天,也是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此将王维的后路断去,逼迫王维就范。

一晃几个月过去,狱中的王维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恍恍惚惚中,他忆起往昔……

六岁读书,九岁丧父,十五岁宦游京城,二十一岁举解头,二十三岁状元及第,二十八岁留书辞官,三十一岁复仕,三十二岁复卸官职,三十三岁游遍五岳,三十七岁再临朝堂,四十二岁哭友人,五十三岁守母丧,到如今五十八岁沦为阶下囚。

王维愕然失笑道:世事沧桑,熟难预料。

正当他慨叹时,耳边响起了一阵急促的呼唤:“王维兄!王维兄!你可让我好找啊……”他抬头辨认,耳边嗡鸣,几乎难分辨眼前的事是真是假。“裴迪?!真的是你吗?”

前面写道:王维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就是他从不嫉贤妒能,对于每一位朋友都能真心对待,当初就是王维一腔热忱地邀请裴迪共同去辋川隐居,裴迪诗名当时自是不及王维,但是王维不论是出诗集还是交游都会唤他一起。

对待后生晚辈也会尽力照顾。因此,王维的为人同诗名一样远播在外。这也因果循环地报答到他身上,由此能够在之后逃过一劫。

裴迪来看王维,一来是给王维带来外面的消息。玄宗已去到蜀中,传位于肃宗李亨,当下唐军正在竭力同叛军作战。数日前,安禄山在凝碧池大宴群臣,宫廷乐工雷海青怒而摔琴,嗔目斥责安禄山,被凌迟处死。

二来是安抚王维的情绪,不要放弃希望,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和想表达的观点他可以帮忙带出去。

于是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改变后来命运的诗作《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世人简称其为《凝碧池》: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裴迪领诗,告辞王维,离开菩提寺后就广为宣传,并将王维的忠心大肆宣讲,使得这首诗广为抄送。

王维的一片忠心再加上裴迪的神助攻,果然很快就被传到了圣上在蜀中的行在。玄宗和肃宗听到诗后都连连夸赞王维忠心可表。

(未完待续……)

王维诚心待人,换来友人狱中搭救,最终可否逃出生天?

后人曾诟病王维,说其“不知世有大节”,对其在任伪官方面颇有微词,指责他在皇庭陷落后没有英勇就义,这就是王维的人设是否崩塌问题,作为明星的王维,究竟是有怎样的人设呢?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连载:你没读过的王维传(九)》(终章)

王维:一生礼佛,44岁大彻大悟,写下8句诗,被尊为“诗佛”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